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
首 页 单位简介 新闻动态 政务公开 水库风光 工作职责 招商引资 联系我们
天气预报:
库区水文:  
·水位128米

更多...

 

关于加强库区水上安全管理和环境...
皂市水库管理局森林防火宣传单
野外用火审批制度
关于库区禁止利用垂钓船舶、垂钓...
关于调整皂市水库综合利用与开发...
关于规范皂市水库水域垂钓行为的...
石门县皂市水库管理局拟实施相对...

 

  在线查询
[旅游地图] [电视节目] [电子地图]
[邮政区号] [网址大全] [杂志大全]
[实时股市] [在线杀毒] [常用软件]
[疾病查询] [交通处罚] [公 积 金]
[工资查询] [天气查询] [公交查询]
[空气质量] [航班查讯] [IP 查 询]
[黄页查询] [列车时刻] [学历查询]
首页 > 人文物产
皂市水库故事拾遗

发布日期:2010-10-19访问次数: 字号:[ ]


(一)“女仙桥”的来历

距皂市水库大坝约二百米的地方,曾有一座岩桥,先叫“仙女桥”,后改为“女仙桥”。随着皂市水库关闸蓄水,女仙桥已沉睡库底,成为历史。不过她的传说还久远久远的留在人们的记忆中。

沿渫水而下,过了桐梓溪,绕过燕尔洞,来到螺丝坝(又称骡子坝),过了字岩壁,就能望到皂角市码头了。在字岩壁的下面,有一个打岩场,过了打岩场再往前走,就有一个大溪沟,溪上没有桥,过往的行人不管春夏秋冬都要下溪沟踹水(或叫踏水)通过,特别是夏天下大暴雨时,山洪暴发,溪沟涨大水,水深、水险、水急,加之溪沟外边又连着渫水河的,行人就没法过沟。下来走到这里的人,只好再退回到螺丝坝、阳泉坪,上西北乡的人也只好退到黄家血铺或皂市去讨歇,很不方便。

传说在溪沟边上住着一户人家,全家三口人,老头老婆和女儿。两老看着溪沟涨大水,来往行人不便而常常发愁、着急。两老商量要为百姓行善积德,一定要修一座桥。从此两老日夜勤耕苦做,省吃俭用,日积月累,攒了三年零六个月,将攒来的钱请岩匠修起了一座石拱桥,解决了南来北往行人的方便,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,并传为了佳话。

天有不测风云,大桥修起只有两年多,渫水流域普降暴雨,一连下了七天七夜,山洪暴发,河水猛涨,毁灭性的洪水再次从上而至,把两老辛辛苦苦修起的岩桥冲垮了,桥没了,两位老人心里非常难过,加之劳累过度,老头便一病不起。临终时,老头再三叮嘱女儿要继续修好这座桥,女儿含泪点头答应了。老头才安心闭上了眼睛。第三年,老伴因悲伤过度卧床不起,不久也归了西天。

女儿送完母亲上山后,便开始准备筹钱修桥。哪来的钱?她左思右想,只好讨钱。于是她每天清早起床后,就站在溪沟边的一块青岩板上,向南来北往的行人讨钱。目的是重新修好这座岩桥。由于她生得花容月貌,长得乖致漂亮,加之心底善良宽厚。有的人还故意当着她的面有意多给。日复一日,月复一月,年复一年,共讨了三年零六个月,讨足了修桥的钱。她脚下踩的那块青岩板也踏上了两个深深的脚印。

修桥是她在父亲修桥的原址,请岩匠师傅清基础,砌石墩,把桥墩又加高了三尺,两垱的山墙又加高加厚,桥面上放三块足足有九尺多长,两尺多宽,一尺多后的青岩板。岩匠和当地群众为了纪念她做的好事善事,把她讨钱的那块青岩板放在桥的中间。以前没修皂市水库和螺丝坝公路时,只要从该桥上过身,都能清楚看到那块石头上的两个脚板印。

一家两代人锲而不舍为百姓修桥的事,感天动地。一天夜里,突然雷公合闪,下起了大雨,女儿提着灯笼去桥边看桥时,突然被一阵旋风刮起卷到天宫,从此女儿失踪了,后来女儿给她的玩伴托了一个梦,说她现在已变成了神仙,玉皇大帝要她专管民间疾苦。女儿成神仙从此越传越开。后来当地群众把神仙女儿修的桥取名为“仙女桥”,后为“女仙桥”。这个村的村名就成了女仙桥村。文化大革命开始后,破“四旧”,立“四新”,村名改为“红桥村”。1984年地名普查时,正式改回为“女仙桥”村。

女仙桥村1组,正处于皂市水库大坝导流洞处。19992月,1866人已移到皂市镇鸡爪山村安置点。现鸡爪山村、女仙桥村、皂市村、皂市居委会合并为皂市居委会。

(二)“字岩壁”的传说

悠悠骡马路,依依旅人情。“骡马踏坏坝上路(螺丝坝或骡子坝),字岩陡壁遮青天(字岩陡)”。110多年前,广东客商卢次伦兄弟3人出资修建了一条由四尺宽的青石板铺成的山路,像一条飘落的青云,从古镇泥沙深处蜿蜒而来,一直延伸到螺丝坝,字岩壁之边。螺丝坝二百米,经过处,有一个万丈悬岩峭壁,刀劈斧砍一样的悬岩上有一块长方形的字岩壁,字岩壁外是渫水河的一个很深很深、绿茵黑茵的深潭。深潭与字岩壁之间,就是用钢钎凿开的一段骡马路的终点。往北去桐梓溪、沿市、维新、岗市、三圣、么市、所街、泥沙及湖北鹤峰五峰的都必须经过这里。往南出皂市、桅市、新关、石门、临澧、津市、长沙、武汉、京城的人也都要经过此地。

相传“字岩壁”上有神仙刻有一百个形象各异、鬼斧神工、象虎象龙、象鸟象兽的象形字。过往的行人,谁能认全这一百个象形字,深潭里就有一只金银船会自动浮现出来,而且归他所有。消息传出后,国内的各地文人墨客、文官武将、行人商贾、财主老爷、赴京赶考的先生都驻足辨认、但很难认全。有一年,见官大一级的刘大霞去京城赶考,从字岩壁过身,便开始认字。他还真的非同一般人,当他认到九十个字时,河里的金银船也露出一多半了,可惜最后一个字他左看右看,顺看倒看,怎么猜,怎么认也认不出来。这时银船金船一下子沉到渫潭里去了,。可惜的是,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公路时,字岩壁被炸毁了,成了死无对证的传说。所以,即使现在的人狠,卫星都能上天,有人能认完这一百个象形字的话,也只能望湖而谈,可望而不可及了。

(三)皂市地名考

渫水是一条绿蓝色的河,是澧水的最大支流,是皂市人民的母亲河。它从烟雾迷茫的龙门洞出来,从壶瓶山中穿岩越壑、弯弯曲曲流出来,三百多里长,象一匹丝绸细软,轻柔由西向东缓缓飘去。千百年来奔腾不息,给渫水两岸留下了不少的小平原、码头和集镇,养育了两岸的人民,繁荣了石门的经济。

“悠悠骡马路,千古地名诗”。在石门境内有一条横贯东西,连接两省,越过五县,被史学界专家称为湘西北丝绸之路(茶叶之路)的骡马路和脍炙人口的地名诗,至今令游客品味、流连忘返。其中地名诗“当年皂角树何在”“昔日桅杆插路边”就点了皂角树(今皂市)和桅杆(今桅市)两个地名。

我家就住在皂市街上。小时候,听我父亲及街坊的老人讲:皂市的前身叫皂角树(又称皂果树)。因这里的皂果树多,皂果树大而名扬天下,以至于皂果树的街道因此而得名叫皂角市。1943年日军过后,新建的皂市街道初具规模,生意兴隆,经济发展很快,除县城外,皂角市成为石门第二大政治、经济文化中心。解放后,皂角市设立了区政府(即第四区公所),将皂角市正式改为皂市。1958年成立皂市人民公社,1984年改为皂角市镇;1995年撤区并乡,又改为皂市镇。

相传很早很早以前,皂市的街道在渫水的左岸石家坪,右岸皂市这里是个很大很大的沙洲,沙洲上长满了皂角树。随着河水的冲击,左岸的街道逐渐离水而去,右岸的河洲越变越窄,河水走皂市这边来了。于是人们纷纷在河洲上平地搭棚,建屋,两边街道初具雏形,随着时间的推移,街道上的发展越来越快。

皂角市的皂角树,最有名气的要数两株。一株是李家河坎上的一蔸,要三个大人牵手才能围住。民国247月被洪水打走了。另一株数上街后巷陈三木匠家苹果园的一蔸,听人说乾隆四十五年(1780年)一场大火将这株皂角树几乎化为灰烬,至剩下一截树桩。后来经过风风雨雨,又长出新芽,经过几百年后它又长成参天大树。。。。。解放后,我和一些玩伴还在这树下捡过皂果,皂果象扁豆,长五六寸,捣烂了泡在水里,可代替肥皂、洗衣粉洗衣服,去污能力很强,而且衣服洗得很干净,有人说这些皂果树有二三千年的历史,也有人说八九百年的历史,究竟有多少年?没人说得准,也无法考证。但我小时候看到这棵皂角树的确很大,树底下有一个大孔,孔里面可以放一个四方桌子,四个人可以在里面打牌。听说后来桩巴龙过身,整个树冠被雷劈死,只有半边枝叶了。最近我受朋友之托,了解皂市历史时,听街坊老人讲,在梁功诰的河埂上还有皂果树。626日我去了河边上看,真的还有两株,一株大的约五尺树围,小的也有两尺多大,树冠很高,枝叶茂盛。户主讲:也是大水过后的一个老蔸上发出的新枝,都快60年了。

石门县,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。皂市建街成市到底有多少年?没人说准。从石家坪发现的商代遗址来看,皂市至少也有千年历史吧!

皂市上街有个杰龙桥,还有一个关帝庙。庙里香火很旺。来往的船客、排客、客商、街上的商店老板都要在这里敬香,祈求平安、发财。解放前关帝庙成了乡公所,有伪乡长、保丁、还有班房,可以关人。解放后改为皂市小学,后成为皂市食品站。上街两边多是饭铺、客栈、旅社、粑粑铺、面馆、织布房、篓匠铺、杂货店等。多是骡子客、背篓客、学生、排客歇息停靠、吃饭的地方。码头上多是竹木排、货船停靠的地方。

中街是皂市最繁华、最热闹的地方。这里有小码头、大码头,还是过河的渡口。河边还有修船、造船的船厂。是来往船舶停靠的地方。一天最多可泊两三百只,平常也有四五十只。下水船过桶梓溪,驶出峡口,船架佬就开始摇橹,喊着渫水号子(摇橹歌)脚踩船板,打着拍子,有声有板的吆嗬着:

领唱:姐儿哎,见郞喊,哦嗬。

众唱:哎哟嗬,嗬嗨,幺妹子儿嗬嗨。

领唱:心喜哎,欢嘿嘿。

众唱:哎---哟嗬,嗬嗨。

领白:风叶麻叶翻白叶。

众  :哎---哟嗬,嗬嗨,幺妹子嗬嗨。

领白:偷人的姐儿我认得。

众  :哎---哟嗬,嗬嗨。

码头上低头洗衣的穿着光鲜的中年妇女,也会自觉的把头抬起来,与那些熟悉的驾船佬主动搭讪,也有的还会甩出几个迷眼,也有的船老板会主动与岸上的女人开始言语调笑..........。后来在么市至石门抢运磷矿时,木船一般装上动力,成了机帆船,每天来往皂市码头的机帆船不下几百只,满河都是嘟、嘟、嘟声,不知是下来的还是上去的。有的船手还故意去两岸洗衣、洗菜的妇女边上擦过,波浪泛起,一浪一跌,把女人们的衣服,小菜浪走了。这时候会听到女人们的大骂声:“摘茄子不分老嫩,老娘养的你出来,下次绊倒我胯内,一手踏死你............”。

中街两边商铺林立,有豆腐店,理发店,杂货店,匹头店,肉店,米行,油行,面铺,茶馆、药铺、斋馆铺、篾匠铺、缝纫店比比皆是。这里有江西客商饶百平开的“源生和商号”、李有兴开的“利大兴商号”,还有刘民康、胡文钊、陈裕昌等合伙开的“大美商店”。他们都是经营棉布、丝绸、瓷器、陶器、南北杂货、山货土产。房子修得很大,很高、很坚固、还雇请很多商人坐店经营。中街还有金友望、文济生开的药铺,毕文采开的中西医诊所,梁三兴开的斋馆铺等都很有名气。

下街是铁匠铺、染行集中的地方。尤以邓、李、黄铁匠的铁货最有名气。特别是他们打的菜刀、镰刀、弯刀,以轻、薄、快出名。远销石门、临醴,慈利,鹤峰,五峰等地。染行中最有名的要数晏恒泰染房,又叫恒泰染行。专门染布、印布、碾布,还专门制造一种土布印花被窝出口津市、汉口。老印花是通过雕刻各种花鸟、山水、喜庆字样后印上被窝的,造型幽雅,形态逼真。一块一块的,被窝睡烂了,印花都不退色。下街酉家巷子药铺几家油炸坊,尤以张家、肖家榨坊出名,一年四季生产菜、棉、茶、香油,还有桐油、梓油,皮油远销津市、汉口、长沙。油炸坊后面是广场,街上开大会,戏班子唱戏、放电影的地方。后河街的丁家巷子后面,还修有天主室、万寿宫、会馆。蓝眼睛的英国神父还曾在皂市传教,不少男女信众在这里膜拜。

皂市街上盛产手工艺品。小孩子的凉帽,老人头上的纱幅,女人头上的丝包头,妇女头上的网几儿,各种纱袜、绣花凉鞋、木拖鞋、千层底的布鞋、防水穿的布钉鞋等等要有尽有。小孩的凉帽很有特色,没有全帽顶,只有一块连接前后沿帽的顶布,帽沿帽顶是用各种颜色的丝线绣的吉祥鸟、龙凤呈祥等花样并坠以各种缨穗和小铃铛。1--3岁的孩子戴在头上花枝招展,铃声当当,既凉爽又好看,还可保护头部不受冷风刺激,特别讨山里女人喜欢。来过皂市街上的人,不管是驾船的、还是放排的、挑脚的。。。。都会给自己的小孩子买上一顶,有的还作为节礼给自己亲戚买上几顶。再说皂市街上妇女生产的丝包头,也很有特色,以靑、蓝、黑色为主,是石门土著妇女必戴的头罩。妇女生小孩坐月子,头上一定要包丝包头,可以辟邪防病不头痛。皂市街上的妇女从小就学会“呛(七)网几儿”,编织纱幅子,做凉帽、绣花鞋等手工活,要是这几行都不会。人家会说你“乖致嘿宝”,被人瞧不起。皂市人拿这些东西换人家的柴米油盐,换人家的山货土产、茶叶药材、竹子木料等。由于生意红火,往皂市街上搬的人越来越多。那些江西老表来了,那些有钱有地的财主来了,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几工几匠来了,临近几县的有商业头脑的商人来了。一时间,皂市街上增加了上百户商家。加之津市、临醴、桃源、慈利、石门到三斗坪挑盐的、运包谷的,泥沙赶骡子运茶叶的,太平、么市、所市、维新运桐油、山货的,船舶装运物资的,穿梭于皂市街上和码头上。皂市真成了石门通往南北的主要交通要道。从此,人们也给皂市冠上了“小津市”、“小汉口”、“小香港”的名号了。

皂市这个小集镇在解放前后,都非常热闹,每年过年,街民基本按土家族的生活习惯过“赶年”。比汉人提前一天过年,月大29,月小28。俗话讲:“腊月28,越吃越发;腊月29,越吃越有;腊月30,越吃越背时”。吃团年饭前先敬菩萨、财神。用猪头、猪尾、鲤鱼、雄鸡敬土地爷,敬司命公公,敬各路菩萨。团年时,先燃放鞭炮,各家各户赛着放,看谁家最早最热闹。关门团年,不欢迎人家串门,一般团年菜是十二碗,象征一年十二个月,月月有余。三十刚天亮,各家各户开门做生意,让那些过年货还没办齐的人赶买过年物资。年三十的晚上,各家各户烧大火,守岁,通夜不眠。正月初一开始拜年。初一首先是“出行”,“出行”很讲究,先各家各铺要敬天地,点大蜡烛、大香,烧纸钱,燃放大鞭炮,磕头作揖,口念《出行歌》“大门大敞开,财宝滚滚来,滚进不滚出,滚一满堂屋,全家都是福”。街邻、亲友,见面喊“拜年”。从初一到十五。这时候十里八乡舞狮子,玩龙灯的争先来到街上,从上街到下街,从下街到上街,挨家挨户拜年,送恭喜,各家各户都燃放鞭炮、给红包。玩狮子的还在上中下街的空坪里摆场子,玩桌子,看热闹的人上千人。城乡的莲花落、鱼鼓筒、三棒鼓,说书的艺人接踵而至凑热闹,给各家各户送门神、财神、喜字。口里讲的尽是讨人喜欢的吉祥的词儿,让你听后,高兴大笑,不得不给红包,还有自己街上组织的踩莲船、蚌壳精、秧歌队、腰鼓队、典子队上街舞下街,下街玩上街,热闹非凡。为了友情,他们还玩到桅杆上、竹坝桥、白云桥、桐梓溪等地方。正月十五玩花灯、闹元宵。各家各户门前都是一盏灯,人们还用篾皮、树条扎成鱼灯、虾灯、龙灯、鼓灯举在手上,从上街举到下街,从下街玩到上街。通街灯火辉煌,满街是人,满街是灯。玩到半夜后,各家各人许愿,放一盏河灯。从上街缓缓流向下街,流向洞庭湖,流向长江。。。。。。有钱的大商户还燃放“天灯”。五月初五过端午节,皂市街上更是热闹非凡,各家各户包粽子,门上插艾叶,中午喝雄黄酒,晚上洗艾蒿菖蒲水的澡。上街、中街、下街准备的龙船在河里比赛,赛程一华里。比赛那天,三山五岳的群众象走亲戚一样,穿着新衣,花裤,戴着草帽,打着凉伞来两岸看热闹,真是人山人海。一声锣响,比赛开始,各帮各的船队呐喊、助威、鼓劲。两岸鞭炮声、锣鼓声、划水声、欢笑声响彻云霄。龙船赛完后,赢的队给输的队浇水,浇得输方抬不起头。参赛的龙舟和水手都停在观礼台的大码头上,水手们吃包子、粽子。包子吃一边,粽子吃一截,剩下的一边一截甩在河里,说是缅怀和悼念爱国诗人屈原的。组织者还会给优胜者挂红、发奖旗、给奖金等。后来,皂市的龙船还参加过桐梓溪、石门县城的龙舟赛。每年的冬腊月间,丰收定局后,或某大商家、商行老板有什么重大喜庆活动都会接来新安、石门、津市荆河剧团、大庸的杨花柳剧团、桃源的花鼓剧团来皂市轮流演出,一演就是半个月以上。什么《孟姜女哭长城》、《姜女儿洗澡》、《刘备探亲》、《长坂坡》等。有的是在码头边搭的草台,有的是在打屋场,有的是在礼堂里。解放后,尤其是皂市居委会组织的中学生寒暑假文艺演出队,更是吸引了十里八乡的群众。金淑珍、刘月珍扮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戏,轰动了整个南溪坪,久演不衰,场场爆满,一些年轻人看后,有的快疯了。

皂市是一条多灾多难的街。它经历了多次水打多次火烧。但皂市街上的街民们在磨难中挺起脊梁,不畏艰难,不怕险阻,奋发图强象纤夫一样,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壮大起来。它迎接解放,沐浴新生政权的阳光,它经过阶级斗争的洗礼,毅然坚定坚强,它在经济建设、改革开放的大潮中,柑桔之乡,享誉全国,走向更大更强。由昔日的一条老街,发展成为南溪街、中心街、皂阳街等四条街道。由过去的一处渡船,发展到三座公路大桥。境内交通四通八达,人口有千人发展到五千多人。离皂市集镇一公里处是皂市水库的雄伟大坝(坝顶高程148M),大坝内是湘西北的最大人工湖--------生机盎然的皂角湖。湖里五十多平方公里的水面上,有上百个神态各异、大小不同的岛屿,傍绿水,绕青山,岛生水中,水绕岛里,天水相连,景色如画。是人们休闲、渡假、旅游的好去处。

石门县委、县政府、皂市镇党委政府这几年加大了对皂市集镇的投入,正在实现绿化、亮化、美化工程。人民吃上了自来水,百姓住上了小洋楼,彩电、冰箱、手机、空调等家用电器已基本家家普及。皂市人们的日子像芝麻开花一样----正节节高。

(注:本文作者覃道武,男,19422月出生在石门县皂市镇,曾任公社党委书记、县商业局长、县重点办主任,为皂市水库等重点工程建设作出了贡献。)
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Copyright ? 2008 www.changde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承办:常德市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
湖南省石门县皂市水库管理局 版权所有
地址:湖南省石门县皂市水库管理局  电话:0736-5301089  E-mail:smxzsskglj@126.com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